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TOP

我国稳粮增粮体系机制卓有成效
2021-12-22 来源: 作者:

  

  

  

  如何看待“十八连丰”的意义?2022年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还会有哪些?如何保障农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标准”的不滑坡?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进行了采访。

  记者:今年是我国第十八个丰收年,在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您如何看待这个“十八连丰”的意义?

  姜文来: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的粮食丰收,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开了个好头,也给来年的创收带来信心。在今年的极端天气和疫情影响下,能够实现“十八连丰”难能可贵,说明我国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卓有成效,稳粮增粮体系机制逐步形成和完善,符合我国粮食生产实际,体系运行有效,也说明我国农业常态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积极有效。

  记者:您觉得我们能够保持粮食的连年稳定丰产,有哪些关键因素?2022年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还会有哪些?

  姜文来:我国能够实现粮食生产连年稳定丰产,有四个因素非常关键: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今年更是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推动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稳粮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符合“三农”实际,对粮食生产给予关键政策支撑。三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粮食生产正逐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四是中央、地方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粮食生产机制有效运行,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的机制基础。

  就明年的粮食生产来说,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风险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除;二是全球变暖使得极端天气增加,粮食生产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三是2021年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农药、化肥、种子、人工全面上涨,2022年受世界宽松政策影响,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的风险恐怕难以消除;四是资源环境刚性约束风险在加大,我国粮食生产受水资源、土地资源短缺的刚性制约,特别是耕地被“农转非”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记者: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提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我们国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成效有哪些?建成之后,后续如何保障农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标准”的不滑坡?

  姜文来:高标准农田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能在旱涝自然灾害干扰下,最大程度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是保障中国人饭碗的“关键田”。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高标准农田数量稳步增加,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有力地抵抗了旱涝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冲击,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二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零散的土地进行现代化整治,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提供了方便,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田块整治、沟渠配套等措施,提高了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节水、节电等特点,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四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社会效益明显。

  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工后,如何保障高标准农田健康使用至关重要,三分建七分管,维持高标准农田持续高效发挥作用重点是管。比如,建立高标准农田台账,对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摸清高标准农田家底数量、地点、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农田运行存在的问题。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追究制,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强化监督。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建立高标准农田保护制度,对高标准农田进行严格的管控和保护,将高标准农田保护纳入政府日常工作之中。

  记者:最新的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还在减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在保护和有效利用耕地资源上,您有什么建议?

  姜文来: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目前耕地减少主要是“农转非”,长此以往,对我国粮食安全将造成威胁。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一是要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这是底线。二是探索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平衡向质量平衡转变,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平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三是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工作,通过现代科技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对退化的耕地进行修复,提升耕地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增加耕地。四是强化监督和管理和责任追究。

  (编辑:王柯)

  


原文链接:http://zzny.zhengzhou.gov.cn/xxlb/6151621.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