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TOP

关于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 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以双季稻为切入点
2021-12-22 来源: 作者:

  ????为了解双季稻种植情况,研究“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粮食安全保障机制,近日,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对湖北、湖南、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六省(区)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走访了双季稻种植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与基层干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代表进行了座谈。总体看,六省(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双季稻生产,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早稻效益低、风险高、用工多、品种少、品质差等问题,推进双季稻稳产高产仍有压力。建议重点抓好“效益、效率、品质”和“考核、督导、表彰”,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一、早稻种植顺利推进

  ????从各省整体看,早稻种植计划基本落实。2021年,湖北省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15万亩,较2020年增加30万亩,增长16%;湖南省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825万亩,超过省级计划任务25万亩;福建省早稻计划种植面积146.7万亩,具体落实情况正在统计;江西省早稻计划种植面积1800万亩,预计落实1828.2万亩;广东省早稻计划种植面积1303.7万亩,已基本完成计划任务;广西全区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235.7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26万亩。从实地调研看,各地早稻种植进展顺利。湖北省洪湖市落实早稻种植面积9.4万亩,较去年增加0.46万亩;湖南省华容县落实早稻种植面积45.2万亩,较去年增加1.8万亩;江西省于都县落实早稻种植面积23.5万亩。

  ????为顺利推进早稻种植,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抓宣传发动。召开粮食生产工作推进会、现场会,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宣传种粮惠农政策,营造早稻生产浓厚氛围。调研中不少地方悬挂张贴引导种粮的宣传标语,例如“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大力发展双季稻”等。

  ????二是抓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至市、县、乡、村、组,并将完成情况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湖南省长沙县与各镇(街)签订责任书,将全年种植任务分解到镇(街),成立县粮食生产技术小组和督查组,形成“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的责任体系。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将粮食生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明确两个“必须”,即“撂荒耕地必须复种,能种粮食作物的必须种上”,全力推进粮食生产。

  ????三是抓政策驱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早稻生产支持力度。2020年,湖南省统筹9.7亿元支持粮食生产,投入6.13亿元支持早稻集中育秧及扩面生产,今年继续整合资金加大支持力度。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对种粮农民进行补助奖励,2020年对种植双季稻农户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400元/亩;种植面积达100亩的,再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种植面积每增加100亩追加奖励1万元,最高限额20万元;全年补贴种植户10002户,共计397万元。

  ????四是抓示范带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双季稻示范样板建设,引导开展集中育秧、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带动周边小农户早稻生产。2020年,湖北省早稻规模化种植面积102.5万亩,占种植总面积的55.8%。湖北省监利市周老嘴镇陈沱村范茂桃老人说,今年他把自己的承包地托管给合作社种植双季稻,托管费(含秧苗、插秧、底肥、飞防等)一亩地460元,政府补贴了200元,自己只花了260元,省时省事又便宜。

  ????五是抓服务促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早稻集中育秧、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耕种收等提供指导。华容县鲇鱼须镇实施农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一村一特派员”指导粮食生产,在粮食生产关键期实行“一周一简报,一天一广播”,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

  ????二、稳产高产仍有压力

  ????一是效益低。双季稻种植效益低是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种粮主体在座谈中反映最多的问题,在不含补贴情况下,种植双季稻效益不如单季稻,农户缺乏种植积极性。不少农户反映,如果不是国家要求种,自己肯定不会种双季稻。据统计,2020年湖南省规模大户种植双季稻(早、晚两季)亩均投入2066元(含用工、机械化作业和土地流转等费用),亩均产量802公斤,按市场均价2.72元/公斤测算,亩均产值2181元,亩均纯收入115元;单季稻亩均投入1136元(含用工、机械化作业和土地流转等费用),亩均产量501公斤,按市场均价2.8元/公斤测算,亩均产值1403元,亩均纯收入267元,比双季稻高出152元。目前,湖南省适度规模经营大户种植双季稻一般每亩可获得补贴约350元,种植单季稻一般每亩可获得补贴约130元,在含补贴情况下,双季稻亩均纯收入仅高出单季稻约68元。双季稻种植效益明显低于稻虾共作、外出务工等收入。长沙县种粮大户卢宇在座谈时表示,种粮年纯收入达到14—16万元才会返乡种粮。近年来农资价格、劳动力成本、土地流转费不断上涨,粮食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预期效益低,使经营主体发展双季稻的信心并不坚定。

  ????二是风险高。一方面,双季稻种植周期长,遭受自然灾害风险大。近年来,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省(区)洪涝、台风、干旱、寒露风等极端天气偏多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双季稻减产严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截至2021年4月底,广西自治区水稻受灾面积达4.78万亩。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乐聚家庭农场主陈学说,2020年寒露风提前,自己农场种的晚稻亩均减产30—40%,每亩亏损约200—300元。另一方面,水稻基础保险赔付额度不高,农民收益难以有效保护。湖北省监利市财政部门反映,农户缴纳保费每亩5.4元,成熟期绝收仅能获得每亩400元的赔付,若在分蘖期绝收,赔付额只有200元,很难冲抵生产成本;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目前只在试点推行,未实现全省覆盖。

  ????三是用工多。种植双季稻茬口紧,劳动强度高,每亩用工比单季稻多4—5个。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再加上早稻秸秆处理时间要求紧,双季稻相比单季稻多一次秸秆处理,用工难问题十分突出。湖南省醴陵市属于丘陵山区,机械化程度低,留守的老人、妇女无法承担繁重的双季稻生产任务。当地茶田村种粮大户文力生表示,“双抢”时期正逢高温高湿季节,工资给得再高,也很难雇到工人帮忙。当地君信种养合作联社为确保在双抢季节有工可用,以每年每人5万元的工资,常年雇佣几个固定工专门负责抢收抢种。

  ????四是品种少。湖北、湖南种业公司研发重点在中稻,早稻品种少、更新慢、同质化、成本高等“卡脖子”问题突出。一些地方种植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早稻品种,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碰上气候变化,减产风险较大,甚至颗粒无收。

  ????五是品质差。一些地方反映,早稻相比中稻、晚稻和再生稻,米质较差、口感不佳,仅能用于制粉,市场需求较低,价格上不去,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此外,早稻生产还面临着一些水稻生产的共性问题。例如,县级财政资金压力较大,国家扶持资金到位时间偏迟;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部分设施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维护成本较高;粮食收获时间与最低收购价启动时间不匹配,无烘干、储藏条件的农户只能低价出售粮食,影响收益等。

  ????三、有关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2021年中央1号文件把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抓好双季稻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要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体制机制。

  ????(一)“辅之以利”核心是让种粮农民有收益,抓粮地区不吃亏,重点要抓好“效益、效率、品质”

  ????一是以增效益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基层和种粮主体普遍反映去年种粮效益低,对自然灾害心有余悸,最担心今年天气不好,影响收成。一些大户表示,如果水稻保险赔付金额能够提高,他们愿意承担较高额度保费。据估计,在现有补贴基础上,若早稻生产环节(如种子、育秧、机插机抛、统防统治等)每亩再增加250元补贴,可以调动农户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建议:1. 补贴促增收。通过项目支持和转移支付等途径,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谁种粮,补贴谁”优化补贴政策,对早稻和双季晚稻进行双季双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实施集中育秧专项补贴,降低育秧成本。2. 提价带增收。进一步适当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并及早公布,稳定农户双季稻种植预期。3. 保险稳增收。扩大水稻生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理赔标准,简化理赔手续,合理确定保费水平,增强种粮主体抗风险能力。

  ????二是以提效率为目标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各地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率的有效抓手,种粮大户机械化水平高,人工成本低,规模经营收益显著。但不少大户反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土地流转费逐年上涨、农机购置成本高报废快、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不足、机耕道、水渠路等基础设施薄弱等。建议:1. 稳定流转安心。引导不愿种地的散户将土地流转给想种粮、会种粮的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的种粮家庭农场,发挥其引领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用。2. 改善设施放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建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仓储烘干、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农业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田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搞好农田配套渠系、机耕道建设,改善种粮主体的生产条件。3. 服务农户用心。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要依托,引导开展代耕、代育、代种、代管、代收、代烘等覆盖全产业链的托管服务,重点满足小农户在粮食生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专业化服务需求。

  ????三是以升品质为目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三品一标”。建议:1. 优选品种。加快培育推广绿色优质实用型、加工专用型早籼稻品种,以及外观佳、食味好的高档优质双季晚稻品种,培育茬口适宜、温光利用率高、气候风险低的早晚稻品种组合。2. 严控品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科学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节本增效技术,确保粮食生产绿色安全。3. 打造品牌。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粮食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双季稻区域公共品牌,切实提升双季稻附加值。4. 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适时早播等高产稳产技术,集成示范优质专用品种以及双季抛秧、机插秧等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创建一批稳定的优质稻基地,推进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

  ????(二)“辅之以义”核心是让各级党委政府扛起政治责任,让种粮农民增强荣誉感,重点要抓好“考核、督导、表彰”。

  ????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议加大粮食种植面积考核权重,南方双季稻区要重点考核双季稻面积,严格考核标准,强化结果应用,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属地责任。

  ????二是强化粮食生产工作督导检查。建议出台粮食生产专项督导方案,对各地落实粮食生产情况进行督导,层层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对支持粮食生产资金的使用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问效。

  ????三是大力开展种粮农民宣传表彰。种粮主体响应政府号召种植双季稻,牺牲了种植其他作物增收的机会,为国家做了贡献,应该加以肯定。目前,尚未形成种粮光荣、尊农重粮的社会风气。建议在国家层面继续开展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活动,加大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种粮光荣的浓厚氛围,激发各类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的荣誉感。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xxdt/gzdt/202112/t20211206_6616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