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炭疽疫情发生情况
今年8月份在北京、山西、山东等曾经没有或少有炭疽病例报告的地区,相继有人感染炭疽报告。通过溯源,发现人间感染存在两种感染途径:(1)与牛、羊或其制品的接触史。有研究数据显示,约85%的人间病例发生于农民和牧民,农村病例占所有病例的93%;(2)直接接触自然环境中的炭疽芽孢杆菌感染。今年山东9月初的一起疫情就是这个情况。工作人员进入患者羊场发现羊只健康,所有羊只、圈舍环境均未检出炭疽杆菌,患者所在村所有存栏羊只健康,追溯来源地羊只健康,所以排除炭疽经由羊群感染患者的可能。与患者访谈了解到,患者日均割草3000斤,割草活动范围较大,割草时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野草造成她的手部长期存在伤口,所以调查人员决定对患者所在村全村道路环境、患者羊场周边20平方公里范围割草地环境等采样检测,其中患者羊场北侧方向割草地环境有阳性样品4份,其余均为阴性。
基于上述证据,经过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卫健部门会商,判定该起疫情人炭疽病例感染源于割草过程中草地环境中的炭疽芽孢,属于自然疫源地环境病原感染所致病例。该案例提示,在开展炭疽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不能忽视环境作用,有一点要明确:人可以由动物疫源感染,也可以由环境疫源感染炭疽。
二、全国人间炭疽疫情形势及实验室诊断
近年来我国炭疽总体发病水平较低,2011年以来全国年报告发病数在193~374例间波动。病死率0.3%~2.0%,报告病死数最高在2010年是6例,其余年份最高3例,最低为0例。近10年的炭疽发病情况相较于2000—2010年发病数有显著下降。过往综述研究发现,该病的患者男性为主、青壮年为主;这项综述结果显示有92.4%的感染者为农牧民,98.3%的患者有病畜及病死畜肉接触史。同时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季。主要原因是,炭疽芽孢可以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污染土壤、水源、牧地。夏季雨水多,雨水冲刷将该污染地土壤表层里的炭疽芽孢冲刷出来,人和动物接触就容易感染发病。
2011—2020年共有21个省份报告了人间病例,其中发病数最高的省份依次为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和辽宁。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同时,今年在一些往年没有或偶有病例的省份,如山西、河南、山东、吉林、安徽等也有人间病例报告。鉴于以上的疫情形势与今年的降水情况,8月份,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全国炭疽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强化疫情排查,及时处置疫情,做好灾后防疫,严格落实动物检疫制度,完善联防联控,积极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沟通,强化“人病兽防、源头治理”的理念,争取支持、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效果。
炭疽易感群体是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在动物中,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主要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人传人风险很低。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炭疽芽孢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的季节。本病主要呈急性经过,多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为特征。OIE法典以及《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规定该病潜伏期为20天,如果感染较轻可能潜伏期长,这也是为我们的疫情追溯期留出了一个较大的时间窗口。
该病出现临床与病理学症状前无传染性。因此早发现疫情、隔离感染养殖场、销毁患病动物和污染物、对屠宰场和奶牛场采取适当卫生措施,可有效保障安全性。一旦发现动物或人间疫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开展动物间的疫情处置、排查、以及易感动物免疫接种。死亡患病动物可视黏膜发绀、出血。血液呈暗紫红色,凝固不良,粘稠似煤焦油状。皮下、肌间、咽喉等部位有浆液性渗出及出血。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潮红。脾脏高度肿胀,达正常数倍,脾髓呈黑紫色。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
鉴于炭疽杆菌对人与动物的危害程度以及可存活时间极长的特殊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明确指出,实验室病原学诊断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该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和控制标准以及相应操作标准可参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和《NY/T561-2015》执行。
三、炭疽疫情报告与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动物,都应立即向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部门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依据本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做出的综合判定结果,并可做为疫情处理依据。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疑似炭疽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人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采集病料送符合规定的实验室诊断,务必注意立即隔离疑似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限制移动。对病死动物尸体,严禁进行开放式解剖检查,采样时必须按规定进行,防止病原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确诊为炭疽后,要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但是在这里,对于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的处理措施要取决于当地炭疽流行情况而定。
在溯源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中,需要特别明确的是,人间炭疽疫情的发生,一般会联合畜牧兽医部门协同开展溯源调查,在这里基于客观事实达成科学一致的意见是关键。其次,在诊断标准里也提到了蜡样芽孢杆菌群与炭疽芽孢鉴别上存在一定困难,且两种细菌感染的症状类似。所以当对感染病原存疑时,如在患者所在的生活或者养殖环境中未检出炭疽芽孢时,也可以考虑做蜡样芽孢杆菌与炭疽芽孢杆菌的鉴别诊断。再者,在开展处置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疫源分析(涉及人间感染时,畜牧兽医部门同卫健部门须协同开展工作,在样品采集和源头问题上达成共识),避免疫病扩散,卫健康部门做好人员安抚,安抚恐慌情绪。对于解除封锁,技术规范的要求是最后1头患病动物死亡或患病动物和同群动物扑杀处理后20天内不再出现新的病例,进行终末消毒后,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验合格后,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机关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的详细记录,建立档案。
四、炭疽疫情的预防与控制
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按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免疫方案,确定免疫接种对象、接种范围。使用国家批准的炭疽疫苗,并按免疫程序进行适时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现行疫苗主要有以下2种:(1)Ⅱ号炭疽芽孢疫苗用于预防大动物、绵羊、山羊、猪的炭疽病。免疫持续期,山羊为6个月,其他动物为1年;(2)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用于预防马、牛、绵羊和猪的炭疽病。免疫持续期为1年。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是人兽共患病,注射疫苗后的动物14天内不得屠宰、食用。注射后的疫苗瓶、注射器等器物应进行消毒、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新老疫区要进行经常性消毒,特别是雨季要重点消毒。对皮张、毛也要严格进行消毒。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诊断及饲养场、畜产品及皮张加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参与疫情处理的有关人员,应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护。此外,因炭疽病例一般夏季高发,恰是蚊虫活跃的时候,开展现场调查或处置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cmy/202112/t20211202_6603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