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走进襄城区的乡村,只见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宽阔的马路旁种着挺拔的行道树,水波荡漾处野鸭翩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襄城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踏出幸福生活的铿锵足音。
美丽乡村展现田园新风尚
即使是冬季,尹集乡姚庵村仍然十分热闹。今年9月姚庵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引得更多游人前来游玩。
“我们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充分发挥‘美丽姚庵’的品牌效应,将赏花、采摘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促进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姚庵村党委书记吴兴兰告诉记者。
近年来,姚庵村紧紧依托黄家湾风景区、福恩牡丹园等3A级旅游景区,桃花岭、荷花湖等网红景点,按照“公司+农民+基地”模式,延长产业链,实现村民年人均增收1100元。
姚庵村的成功,只是襄城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襄城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众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其中高湾村、花栎木店村入选全国文明村,肖冲村、柳林村等11个村跻身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布局逐渐清晰。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离不开符合实际的顶层设计。
2021年,襄城区出台《襄城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将该区115个村分成特色精品村、省级示范村、省级整治村,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力争到今年年底,三类村庄建设全部达标,争创2个3A级乡村景区,打造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人文美、产业美、环境美、秩序美、功能美的乡村。
今年11月,襄城区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全面发展为主线,掀起乡村振兴新高潮。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襄城区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示范村和国省道沿线为重点,着力打造尹集片区姚庵、肖冲、木桥等城郊乡村旅游示范带,卧龙片区光明、薛梁等美丽田园风光带,余家湖欧庙片区钱营、石湾、柳林等国道沿线绿化美化示范带,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推面,次第开花、春色满园”的美丽乡村大格局。
“一村一品”奏响振兴最强音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走进欧庙镇柳林村宇强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鸭声阵阵,蛋鸭正在宽敞的鸭舍内抢食。
宇强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成立,每月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合作社主要销售鸭蛋,还加工销售皮蛋、黄泥蛋,武汉、河南都是主要销售地。”柳林村村委会副主任曾庆丰说。
近年来,柳林村立足实际,全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2015年到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5100元增加至5.3万元,增长939%。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美丽乡村建设,要靠产业来支撑。而襄城村村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经”。
尹集乡肖冲村以杏花为媒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8.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万元。
欧庙镇张东村连片麦冬形成规模,每亩麦冬草毛利润可达上万元,原本不富裕的村子,如今地里“流金淌银”。
在卧龙镇光明村,清风苑家庭农场发展生态绿色和休闲观光农业。农场年产高品质鲜桃100万斤左右,年加工黄桃罐头2万件左右,加上休闲观光、研学旅行,农场年产值近600万元。
闻畈的草莓、观音的西瓜、朝阳的月季、千弓的蔬菜……一批批布局合理的特色村引发关注,一个个符合实际的产业项目落地,就业机会变多,收入水平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
在青龙村,中华紫薇园流转近7000亩土地和4800多亩林地,使得村集体每年收入100万余元,村民收入500万余元。新建村村民张志财在民园鲜果采摘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月能挣三千多元钱。
百花齐放之下,襄城区现代都市农业初具规模,休闲观光农业面积达到11万亩,培育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3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家。
“未来五年,襄城区将每年安排4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持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全面构建‘三圈一业’农业产业格局。”襄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逐步扩大“一村一品”覆盖面,提升项目档次和产品附加值。
补齐短板建好管好新农村
襄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云说,襄城区要坚决打赢乡村振兴战役,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卧龙镇魏湾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过去,魏湾村污水乱排,夏季污水沟臭气熏天,环境又脏又乱。现在,村里铺设了1023米污水收集主管网,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白墙黛瓦的房屋古色古香,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魏湾村这一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近60户农户家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管网,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魏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勇说。
乡村环境变好了,村民们也更有精气神了。村民胡明勇说:“居住在这里,感到十分骄傲,也不总想着往城里去打工了。随着游人越来越多,在家开个农家乐,日子会更有盼头。”
五年来,10亿元资金进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襄城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该区新建、改建、扩建乡村道路31条176公里,“厕所革命”三年任务全面完成,城镇规划范围内村庄全部接入污水管网,卫生干净了,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了,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了,村民生活更幸福了。
在补齐乡村建设短板上,襄城区建管并重,为建好精美集镇打好“底”。
尹集乡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两基”建设;提升村干部、党员队伍政治站位,成立督导工作组,全力以赴打好乡村振兴硬仗。
卧龙镇坚定不移加快实施卧龙镇区和新集镇区改造,解决5条“断头路”贯通、管网入地、街东消防通道打通等民生问题,加快完成村庄规划工作,大力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当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
欧庙镇实施强基固本、补短强弱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以中心集镇区域和重点村为重点,实施集镇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打造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放眼望去,田野,凝聚着丰收的期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足音。如今的襄城区,万众一心,激发向上的力量,奋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问”。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112/t20211222_26736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