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关注

TOP

上海市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为雪域高原留下“一路青稞”
2020-11-11 来源: 作者:

  有一位援藏教师写过这样一首诗:“既然来过,就不只是路过,而是要留下一路青稞。”这也是上海援藏教师的追求,最大化发挥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社会效益,在雪域高原广袤的教育领域上留下金灿灿的“青稞”。

  “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营造了平等、团结、进取、和谐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沪藏两地的深厚友谊,达到了沪藏携手助雪鹰、民族团结增友谊的目的。”上海市新一批援藏工作队负责人表示。

  促进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融合

  为了让本地教师与援藏教师在生活、习惯、文化上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援藏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任务融入学校各党支部中,与本地教师一起开展各项党建活动、相互关心,建立深厚友谊。在工作中,实行 “一岗双任”制,即每个岗位由1名援藏教师和1名本地教师共同担任。援藏教师中24名专任教师均兼任学校教研组组长或学科组长,带动本地学科教研工作发展,丰富特色教育资源。15名援藏教师结对帮扶受援学校教师,6名援藏教师担任学校“6个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7名援藏教师兼任学校专用实验室实验员,开展各种帮扶活动100多次。

  这些举措深入推动了援藏教师在管理、德育、教学等方面发挥先进理念与经验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了汉藏民族关系的融合。让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在岗位合作中增进了解、交流和相互学习。

  促进援藏教师与本地学生融合

  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在开学后的两个月里,根据自身岗位安排,对学校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在全队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不同形式的调研,援藏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同时,工作队利用暑假时间,安排了一批优秀学生前往上海,感受异乡之美,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变化。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天文社、围棋社、陶笛班、模型车组等52个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除此之外,援藏教师和学校的孤儿、学习困难生、经济贫困生结对,从感情、学习、经济等多方面进行结对关心。援藏教师们开展了“圆梦行动”,帮助孩子们实现生活上的小愿望。每周日,工作队都会前往日喀则第二福利院,为孩子们送去上海“阿爸”“阿妈”们的陪伴。

  促进上海学校与西藏学校融合

  一直以来,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坚持“融合共建、擦亮品牌”的工作思路,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时,上海市教育援藏工作队围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落实工作任务,创新活动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根在雪域高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工作队建立“1+5+X”远程教育共享平台,以受援单位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为基础(即“1”),在上海对口支援的江孜、拉孜、定日、亚东、萨迦5县(即“5”)与上海若干所学校(即“X”)建立远程互动教室。上海各区的优秀教师可在互动教室与日喀则师生进行互动,实现了上海、日喀则以及上海对口支援五县的教学、教研互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教育事业的学校壁垒和时空限制。线下,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通过“百校手拉手”活动,与上海多所名校结对。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日喀则带来了上海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上海教育和西藏教育、上海人民与西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另外,工作队还先后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

  2019年11月21日,工作队前往谢通门县查布乡小学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以公开课、考察调研等方式,将优质资源送到了海拔4600米的牧区,促进了日喀则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上海市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对口支援的单位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在上海教育援藏的支持下,在沪藏两地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日喀则市先进集体、日喀则市教学质量突出奖、自治区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平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考试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日喀则市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记者 次仁片多 索朗琼珠)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011/t20201102_18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