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率和效益的提升。一方面由于市场风险大、盈利周期长等原因,部分进入农业领域的工商资本出现亏损、退租现象,土地大规模流转趋势放缓;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的需求和潜力仍然较大,亟须探索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形式。针对土地流转面临的新问题,台儿庄区试点推出“双一千斤”土地托管模式,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方面探索了新路子。 一、基本做法 台儿庄区耕地面积49.4万亩,截至目前,土地流转(托管)面积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5%,其中成方连片流转(托管)面积13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偏低。同时,由于种地成本高、收益低,农民种地意愿不强,一些农户外出务工,承包地往往以很低的价格转包给亲友耕种,或者由留守老人、妇女耕种,“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地”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台儿庄区以晋峰农机合作社为依托,试点推出了“双一千斤”土地托管模式,农户承包地交由合作社统一耕种管理,合作社以1000斤小麦、1000斤玉米作为一亩地一年的保底收成,扣除经营成本,剩余部分交给农户。为增加透明度,合作社对生产经营全程记实,对经营成本等信息及时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合作社负责人孙晋峰介绍,传统的土地托管,土地收益不确定、农户利益没保障,农户积极性不高,实行“双一千斤”托底保障,为农民吃下了“定心丸”。目前,晋峰农机合作社已流转(托管)土地4600余亩,其中“双一千斤”方式试点托管土地300余亩。 二、主要特点 一是收益跟着市场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社和农户联结更紧密。与实行固定租金方式相比,“双一千斤”模式以玉米或小麦作为“租金”,合作社和农户的收益随市场价格变化同步调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双方结成了更加紧密的共同体。合作社负责人孙晋峰说,合作社或大户流转农民土地,一般是签订3到5年的合同,租金是固定的,一旦粮食价格上涨,农户就感觉吃了亏,而如果价格下跌,合作社的收益也没有保障,以粮食作为租金,避免了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据孙晋峰介绍,目前在农村,一些农户外出务工,承包地往往以很低的价格转包给亲友耕种,合作社推出“双一千斤”的办法后,很多农户表示想加入,特别在当前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对农户更有吸引力。 二是村两委积极引导,盈余分红、多方受益,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土地流转或托管要求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大型机械作业和日常管理,由此带来农户承包地调整等大量工作,需要村“两委”协调推进。“双一千斤”托管模式,从四个方面增加村集体收益,有效调动了村集体参与的积极性。一是服务费收益,对于流转或托管的土地,合作社给予村集体每亩地20元的服务费。二是二次分配收益,在实行“双一千斤”效益托底保障的基础上,合作社对小麦和玉米高出1000斤的部分,按照农户30%、村集体30%、合作社4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配。三是机动地发包收益,村集体机动地由合作社托管后,承包金可达到800元每亩,普遍高于发包给农户的收益。四是土地整合收益,成方连片种植,有效整合了地边地沿、沟沟坎坎,每百亩土地可挖潜3%的种植空间,增加的效益归村集体所有。以晋峰农机合作社所在的马兰屯镇土楼村为例,全村承包地1557亩,全部由合作社托管,村集体可获得一次***务收益3.1万元;村集体机动地66亩,每亩地承包金800元,每年可收入5.28万元;采取“双一千斤”模式托管300亩,二次分红收益约1万元;土地整合后,1557亩地挖潜种植面积约40亩,可增加承包金收益3.2万元,仅土地流转(托管)一项,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3.5万余元。 三是专业化程度高,管理精细、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实施“双一千斤”土地流转模式,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全程机械化。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机械化发展的需要。晋峰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机械60余台(套),机手社员26人,成立以来累计开展耕、种、收、管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50余万亩,年均作业面积达10万亩。合作社负责人孙晋峰介绍,提出“双一千斤”,最初的想法就是鼓励农户把土地集中到合作社,便于大型机械统一耕种,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责任田”,效益有保障,同时也方便了群众。去年以来,该合作社先后投资600余万元,购进德国林肯、马斯奇奥、道依茨、大华宝来等先进农机装备10余台套,耕、种、收、管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二是服务精准化。合作社成立了农机农艺生产技术指导组,为服务主体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建立了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和双高农业示范基地,畅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创新服务模式,推行“环节托管”“全程托管”“项目托管”等多种模式托管服务,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三是效益最大化。土地全程托管后,农户每亩地可节省10%的成本费用、增加10%的农作物产量,平均每亩地可增收150元左右。合作社提供“耕、种、耙、收、售”一条龙服务,把大量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农户通过务工或创业,又能多增加一项收入。合作社对托管土地实行“双一千斤”效益托底保障,同时对托管土地购买商业保险,遇到自然灾害,每亩地可获得850元的托底保险,“双保险”为农户吃上了定心丸。 三、成效及意义 “双一千斤”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其生命力显而易见。 一是打通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堵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2.3亿农户,将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只有30%到40%,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率和效益的提升。近年来土地流转进入调整期,实践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比如工商资本进入后,由于不熟悉农业,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的问题,不仅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也损害了农户利益;比如,由于不同地方土地流转的价格不一,农户容易产生攀比,形成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价格存在一定难度,一定程度制约了土地的流转,等等。“双一千斤”模式,将农户收益与市场机制挂钩,同时给予托底保障,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合作社租金支出随市场价格波动相应调整,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合作社合理收益,调动合作社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模式,打通了土地流转的关键制约,对于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意义重大。 二是找准了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利益联结点。“双一千斤”模式,通过盈余分红的方式,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三方共享,形成了利益联结点,可以有效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的波动。村级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活动,是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尝试,能够有效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 三是夯实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并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双一千斤”模式,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土地托管为手段,把农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规模化粮食种植,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相比,粮食产量能够增加10%-20%,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亩均产量、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大有可为。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ncjg/tdgl/202010/t20201021_34235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