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

TOP

充分利用秸秆,“新农人”能做些什么
2020-11-10 来源: 作者:

  秸秆利用是个老话题,老话题常常被提起,可见它的“文章”还没做透。近几年,各地都在培养“土专家”和“田秀才”,在这些拥有专业技能的“新农人”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秸秆综合利用带来了新气象。

  进入9月中旬,玉米大量收获期还未到来,手机推送的新闻里就出现了不少禁烧秸秆的新闻。秸秆利用是个老话题,老话题常常被提起,可见它的“文章”还没做透。

  据了解,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还田增强地力和青贮后饲喂牛羊。9月15日,见到了临沂市著名的玉米专家、临沂市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庄克章。据他介绍,大约是从2015年开始,我省各级政府开始下大力气狠抓秸秆禁烧工作,农田里很难再见到焚烧秸秆冒出的黑烟。为了让秸秆找到合适的去处,临沂市农科院也开启了秸秆青贮方面的课题研究。

  目前,临沂秸秆的整体青贮比例大约是5%,但由于这几年牛羊肉的消费量逐渐在追赶猪肉的消费量,相比于养殖业实际的需求,秸秆青贮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临沂一些地方还存在青贮秸秆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临沂秸秆的还田率要超过90%,这种处理方式又会给土地带来病虫害增加等问题。还有一些秸秆经过处理,可以用于造纸、制造门板。

  “不过,近几年各地都在培养‘土专家’和‘田秀才’,在这些拥有专业技能的‘新农人’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秸秆综合利用带来了新气象,正逐步破解青贮秸秆供需错位等难题。”庄克章说。

  “新农人”给秸秆利用带来哪些改变?记者前往临沂市的四个村庄蹲点调查,希望在田间地头寻找到答案。

  养牛场场主做起秸秆青贮生意

  9月17日,临沂市农科院组织了一批科研人员前往兰陵县考察,记者随行前往。行驶在兰陵县向城镇的公路上,两侧早就挂起了好几条“秸秆利用好,增收又环保”字样的条幅。

  汽车几次转向来到田间路上,两侧出现了大片的玉米田,有些地块已经开始收获。路过一片玉米地时,记者透过车窗远远地看到,一台收割机纵横往来,不远处的一位村民正闲适地坐在三轮车上等待。

  “现在农业机械已经很普及了,农民花上几十块钱就能收完一亩地。要是人工收的话,那个玉米叶子划拉在身上还是很难受的。”庄克章说。

  汽车停在向城镇前兰庄村村口的一块空地上,一台秸秆液压打包机正在工作,机器北侧堆放着几堆青黄相间的秸秆,西侧则整齐摆放着几十个装得鼓鼓囊囊的绿色编织袋,该村党支部书记周生田正在与村民一起处理秸秆。周生田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家养牛场的场主,青贮玉米秸秆是饲料来源之一。

  机器轰隆作响,周生田将三五根秸秆塞入进料口,齿轮转动,将整根的秸秆粉碎。机器另一头,一名村民将绿色编织袋套在出料口上,碎秸秆被塞入编织袋内,村民熟练地用绳子将袋口扎紧,码放在一旁。

  周生田拎出一个编织袋,打开扎口告诉记者,秸秆被粉碎成三五厘米长的小段后,装进青贮包内真空发酵,大约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成为饲喂牛羊的上等草料。

  记者看到,这个青贮包外部是编织袋,内衬着一个不透气的塑料袋。鼻子凑近时,能闻到微微的酸味,伸手抓起一把秸秆,触感冰凉。周生田解释说,经过真空发酵,秸秆中会产生一些乳酸,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不仅有利于牛羊采食,还能储存很久。

  一旁的庄克章仔细看了一眼青贮包的扎口后纠正说:“严格来说,这样的密封程度不算是真空,其实和家里腌咸菜的密封程度差不多,不过也足够秸秆成功发酵了。”

  庄克章告诉记者,兰陵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在80万亩左右,这其中又分为20万亩蒜茬玉米与60万亩麦茬玉米。这两种种植方式的第一个不同点在于收获期:蒜茬玉米的收获期在8月底,9月份种上大蒜来年5月份收获;而麦茬玉米的收获期要晚一些,会延后到9月底。“另一个不同点就在秸秆的处理上,麦茬玉米的秸秆可以还田,等秸秆自然腐烂后增加土地的肥力,再种上小麦。但要想在玉米田里种植大蒜,秸秆就一定不能留在地里。”

  因为不能直接焚烧,蒜茬玉米的秸秆必须选择青贮。正是看到了这样的需求,周生田前几年花了5万元购置了这台机器,做起了秸秆青贮的生意。附近的村民免费将秸秆送到这里,周生田雇用了三名村民操作机器,将秸秆打成每个70斤左右的青贮包,再以每斤0.14元的价格卖给附近的养殖场,折合每吨280元。周生田的这个加工点可以覆盖周边10公里的10万亩玉米地,目前已经处理了1300亩左右的秸秆,预计整个玉米收获季的处理规模将超过1万亩。粗略估算,前兰庄村附近的秸秆青贮规模大约是10%。

  有时村民看到玉米的收成不好,会将玉米棒和秸秆一起收割,送到周生田这里加工成青贮包。对于这样的情况,周生田会以每斤0.14元的价格收购,制作成青贮包后再以每斤0.3元的价格售出。周生田算了一笔账,一亩玉米大约能收获1000斤玉米和5000斤秸秆。如果只卖玉米棒,每亩收益是1000元左右;如果全部用于青贮,6000多斤的产出,收入在900元左右,再算上省去了雇收割机的钱,整体收益其实是差不多的。“这笔账村里人都算得明白着呢,而且连棒带秆全部拉来青贮,也能给村民省不少事。”周生田说。

  “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也有一个小型的养殖场,养了100头羊和50头牛,这些青贮包我自己会用一部分。”周生田说,大型的养殖场一般会制作一个水泥材质的大型青贮池,集中粉碎上千吨秸秆,再用塑料布和水泥从顶部密封,发酵效果更好。但小型的养殖场无力承担建造青贮池的高额成本,一般会使用更加便捷的青贮包,随取随用。

  以周生田的养殖场为例,每天消耗的草料大约1500斤,也就是20多个青贮包。玉米收获季加工的这批青贮包,一直要撑到来年6月,直到小麦成熟,再用麦秆喂养牛羊。“但麦秆的营养成分比玉米秸秆差不少,好像是玉米秸秆里的糖分更多,牛羊吃了更爱长肉。”周生田说。

  正说着,附近杨黄路养殖场的老板王庆龙来到加工点,与周生田商量订购一批青贮包。王庆龙的养殖场存栏300多头肉牛,据他介绍今年玉米收成一般,眼看着要涨价,所以他打算早点下手,多存一点草料。

  从兰陵返程的路上,庄克章告诉记者,8月中旬临沂遭遇了一次强降雨天气,尤其是莒南县与沂水县受灾最为严重。临沂市农科院在莒南县涝坡镇有一处面积200亩的试验田,遭受了长达20天断断续续的降雨,农田受涝,颗粒无收。最要命的是,8月份正是玉米授粉的关键期,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严重影响了临沂市大片平原地区的玉米产量。山地玉米地势高、排水效果好,受到的影响较小。

  临沂一些地方的青贮玉米秸秆收购价格,往年在每吨240元左右,今年有些养殖场已经为优质的青贮玉米秸秆开出了每吨400元的高价。

  分散耕种土地的秸秆利用难题

  9月23日,在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小坊村,村党支部书记潘庆国正在村东头的玉米地里,为一台玉米收割机发愁。

  “今年这个雨真是要了命,一个多月前下的雨,现在地里还存着不少水,这大机器今天干不了多少活了。”潘庆国说。原来,这台收割机刚在田里收割完几垄玉米,半米多高的前轮就因为土壤中水分过大,陷了进去,收割台几乎贴到了地面上,无法继续工作了。

  潘庆国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养牛场,存栏肉牛300头,每年需要的青贮玉米秸秆过千吨,但由于村里玉米的青贮率不高,潘庆国的养牛场一直在寻找靠谱的草料来源。这几天,听说邻村购置了一台先进的玉米收割机,在收获玉米棒的同时,可以将秸秆同步粉碎成3厘米长的小段,有利于提高玉米青贮率,潘庆国便赶来看看这台机器。

  提高村里的玉米青贮比例,是潘国庆现在最着急的事。因为,小坊村的耕地,这几年一直被秸秆还田的弊端所困扰。

  小坊村有耕地600亩,2014年村里引入社会资本,建起了真源观光农业园,流转了村内的300亩耕地与周边村的700亩耕地,打造了千亩榛子种植园区,还发展了梨、苹果、桃子三个采摘园。

  同在小坊村,纳入观光农业园的土地已经拥有了较高的附加值,但其余耕地生产效率仍旧较低。目前村民手中还种着粮食的耕地仅有200亩左右,却分散在100多户村民手中,大型的收割机前来作业需要频繁转场,成本较高。因此,小坊村大多靠人工收获玉米,秸秆也只是经过简单处理后留在地里。虽然潘庆国的养牛场就开在村里,并且还开出了每斤8分钱的价格收购秸秆,但小坊村的秸秆青贮率仍然不高。

  “秸秆还田后再种上小麦、地瓜,地里的‘大蚜’就比较多。”潘庆国所说的“大蚜”是一种以植物鲜叶为食的蚜虫。“以地瓜为例,相比起清理干净的耕地,秸秆还田后的地瓜田需要多打两三次农药,才能控制‘大蚜’的数量。”

  在潘庆国的养牛场里,有一个容量3000立方的秸秆青贮池,造价超过20万元,可以储存2000吨秸秆,但每年的使用率仅有一半。青储池旁还堆放着不少打成捆的麦秆,这是潘庆国为了补足青贮秸秆的缺口,用每斤4毛钱的价格从河南省买来的。

  去年,邻村村民王钦来发现了养牛场的需求,开始用拖拉机在周边几个乡镇收秸秆卖给潘庆国。去年的玉米收获季,王钦来向这个养牛场卖出了750吨秸秆,收入12万元。

  潘庆国说,“要是我们村分散的耕地能够集中一下,用大型机械集中处理秸秆,秸秆还田带来的‘大蚜’问题应该能缓解不少。”

  一家土地合作社秸秆全部还田

  9月25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距离小坊村仅十几公里的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魏振伍后,得知了今年的玉米受灾情况:全村700亩玉米,其中有600亩绝产,幸存的100亩也不容乐观。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村里的合作社以每亩7.2元的价格购买了农业保险,每亩地可以获得600元的赔偿。

  “8月这场雨大得离谱,我们的地里都配套了一米多宽的排水沟,应对涝灾的能力在全县都数得着,但还是于事无补。”魏振伍说。

  在临沂市接连走访了几个村,每当谈到今年的玉米收成,村民的第一印象都是“雨太大”。临沂市水利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临沂市今年累计降水量844.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54.4%,较去年同期偏多85.9%。相当于是今年前8个多月的降雨量,就基本追平了2019年的降水量。尤其是8月13日傍晚到8月15日凌晨,临沂市出现了自196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单日最大降水量。与之相对应的是,8月14日15时,沂河也发生了自1960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临沂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达到了10700立方米每秒。

  莒南县委宣传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这次降水过程中,莒南县有20余万亩农田被淹,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而道口镇,正是莒南县受灾最严重的两个乡镇之一。

  记者话锋一转,和魏振伍聊起秸秆综合利用的话题。魏振伍给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答复:“我们村的秸秆全部还田了,并且也没有发现病虫害明显增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们村的农业机械化率比较高。”

  2009年,赫马岭村就利用20万元村集体资金购置了一台收割机和一台深耕机,一方面帮助村里人种地,另一方面去附近的村庄找活干,第一年就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接下来的几年,村里用这部分收入继续购置农机,为村民提供半托管式的农业服务,还把村里荒废的电力灌溉站重新建了起来,让全村的耕地都有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2018年,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一些不愿种地的年轻人和无力照料土地的老年人向村集体建议成立合作社,将村里的土地集中托管。那一年,赫马岭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900亩耕地陆续流转过来,按照每亩800元流转费+100元分红的模式,发展起了规模化种植。同时,为了照顾村里13名不想外出打工的壮劳力,合作社还拿出了80亩较肥沃的土地,让他们自己发展蔬菜大棚。去年,这13人中最成功的魏延习,靠着13亩蔬菜大棚,获得了十几万元的净利润。

  依托全套的农业机械,赫马岭村仅靠着魏振伍等三名村干部操持,就在农田的种植、收割、灌溉等环节,实现了高度机械化。

  “秸秆还田后容易生‘大蚜’这个问题,我们也听附近村说过,我认为是秸秆腐烂的过程中,生出的热量帮助了害虫生长。”魏振伍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赫马岭村会在秸秆还田后对土地进行统一深耕,再用大功率的灌溉设备浇一遍水,基本不会出现病虫害增加的情况。

  在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大院里,北侧建有一排气派的大库房,库门上分别标注着机房与粮仓的字样,仓房西头还配套建设了一座约十米高的烘干机。“以前,土地散在村民手里,村里的小麦亩产平均在750斤左右。这几年,靠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小麦亩产基本都是超过了1000斤的大关。”在一排小麦收割机前,魏振伍颇有些自豪地说。

  家庭农场涉足养殖服务业

  9月25日下午,莒南县大店镇四角岭村的一处闲置农家院里,满满当当地塞进了三辆拖拉机和几堆散落的秸秆。院子里仅剩的一片空地上,秸秆粉碎机与青贮圆捆机正轰隆作响。

  德程农场的两名员工将村民送来的秸秆送入粉碎机,打出的碎秸秆再通过传送带进入青贮圆捆机内,压缩成密实的圆柱形秸秆包。压缩过程大约一分钟,随后秸秆包又从圆捆机的尾部掉出来,在打包台上快速旋转,约30厘米宽的蓝色密封薄膜一圈圈缠绕上去。20秒后,另一名员工用手推车将青贮包整齐地堆放在院子南侧。

  青贮包半米多宽,重量达到了130斤,记者用力锤了一拳,刚刚压缩完的青贮包没有一丝凹陷。“这种青贮方式,密封性很好,秸秆里的糖分不会流失。等再过两天,里面开始发酵了,这个圆包内部就会变得冰凉。”德程农场场长耿洪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村民送到这里的秸秆,耿洪强会按照每斤0.05元的价格收购,再按照每斤0.27元的价格售出。制作一个130斤的青贮包,人工与材料的成本大约是15元,折算成每斤的成本大约在0.11元左右。这样算下来,耿洪强每斤里有0.1元的利润空间。如果村民将自家秸秆打包后接着带回家,只需要为每个青贮包支付18元的加工费。

  “之所以能想起来做这个生意,也是因为村里这两年因为秸秆出的一些糟心事。”耿洪强说,大约是两三年前,村里的养殖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养猪的村民纷纷开始转行养牛。据耿洪强介绍,养猪和养牛的收入并没有很明显的差别,但养猪每天要喂三四顿,而且一旦猪瘟袭来,往往损失严重;而养牛每天只需要喂一两顿,而且牛很少生病,耗费的精力就少很多。

  目前,村里养牛的农户超过一百多家,养殖规模大多在3-8头,这就导致四角岭村的秸秆利用率很高。

  “利用率高也是好事,就是把村里搞得太乱套了。”从青贮场地回村委大院的路上,耿洪强指着庄稼地里几个秸秆垛告诉记者,这一百多户为了养牛,等小麦开始播种之后,就会把玉米秸秆晾晒一下后拉到房前屋后堆放,把村里的大小街巷堵得“一眼望不到头”,而且还会增加消防隐患。有些村民为了多存一点秸秆,还会把秸秆塞进路边的排水沟里。

  耿洪强的另一个身份是四角岭村的党支部书记,在近几年各地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情况给他带来了很大困扰:“村民要增收,咱也不能不让大家存,但为这事,我没少被镇上的领导批评。”

  但今年汛期发生的一件事,让耿洪强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8月中旬暴雨袭来,因为一些排水沟被秸秆堵住,四角岭村着实体验了一把“水漫金山”的苦楚。

  为此,在今年玉米收获季来临前,耿洪强花了2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秸秆青贮设备。秸秆青贮后,存放空间大幅减少,也更利于牛羊饲喂。这几天,德程农场的青贮加工点门前一直在排队,每天可以为村民处理20吨秸秆。预计今年可以将村里的秸秆青贮率提高到一半以上。

  “明年我还要再添一台新型的玉米收割机,在玉米地里就能把秸秆粉碎,搞青贮更方便。到时候我们村的青贮率肯定能达到100%。”耿洪强说。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stny/stny/202010/t20201019_342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