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关注

TOP

黑土地上的“甜”和“香”——丰收时节黑龙江农村产业发展见闻
2020-10-12 来源: 作者:

  新华社哈尔滨9月30日电 题:黑土地上的“甜”和“香”——丰收时节黑龙江农村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黄腾、孙晓宇、徐凯鑫

  立足土地精耕细作,种植花卉发展旅游,利用直播开辟销售渠道,收获的季节,黑土地上一片奋斗图景。

  大棚里经营“甜蜜事业”

  “看看这瓜长得多好,今年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看着吊在瓜秧上圆圆的吊瓜,黑龙江省漠河市西林吉镇黑山村脱贫户唐阁信说。

  黑山村四面环山,耕地稀少,没有耕地的唐阁信多年来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去年春天,镇里在唐阁信家菜园建的扶贫大棚投入使用,他和老伴种起吊瓜,每个环节都精心侍弄。吊瓜甜度高,很受欢迎,一棚卖了1万多元。“我年龄大了,打不了零工,种大棚轻松很多,手头也宽裕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种下甜蜜谁自己享受。”他笑着说,今年镇里又为他建了3栋大棚,还打了深水井,配备了灌溉设施。

  在黑龙江省青冈县祯祥镇,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大棚里种植的蜜瓜“夕张麦伦”也在市场广受欢迎。大棚生产负责人寇建国介绍,这种蜜瓜每棵秧上只保留一个果实。“整棵秧的养分都供给一个瓜,甜度比一般的蜜瓜高很多。”

  这家公司种植豆角、茄子等作物也不同于以往的“广种薄收”,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采摘后经过深加工,附加值大大提高。作物高标准种植带动了企业发展,也让当地农民受益。祯祥镇兆林村建档立卡户王红梅将家里的16亩耕地流转给这家公司后,又在这里做保洁员,现在全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已经实现脱贫。

  艳丽花海绽放“幸福香”

  在黑龙江省明水县永久乡万寿菊产业基地,每逢夏季都会出现一望无际的万寿菊。明水县旭辉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双辉介绍,他们在这里集中流转了2000亩耕地种植万寿菊,并和一家合作社签订回收协议,花朵采摘后由合作社加工成颗粒销往全国各地,每亩纯收益在800元以上。

  “土地流转到这里有流转收益,还能在这儿务工,比自己种地强多了。”永久乡继丰村脱贫户胡英林笑着说,看着成片的万寿菊随风摆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畅。

  在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的陈家店林场,为发展旅游,当地利用300多亩土地种上马鞭草、黑心菊等,营造出一个花卉观光园。姹紫嫣红的鲜花汇聚成缤纷的花海,与红松、桦树相互映衬,空气中不时飘来阵阵花香,吸引不少游客。

  林场居民徐惠霞在家里腾出空房间,购置床单被罩和洗漱用品开起了民宿。徐惠霞干净麻利,还做得一手好菜,每到周末,生意十分火爆。

  “山里的各种野菜,还有散养的小笨鸡都是游客们心里惦记的好东西。”徐惠霞说,仅今年8月,民宿营业额就有五六千元。“这片‘花海’带来游客,为我们增加收入,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海’。”

  利用直播开辟新销路

  明水县兴仁镇石人村食用菌采摘园负责人邱忠良笑着说,他经常让儿子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些食用菌生产的视频,偶尔也做直播,吸引了不少关注,通过短视频平台与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有了更多利润空间。“就拿滑子菇来说,在短视频平台上,一斤能多卖5元钱。”

  邱忠良说,受物流成本限制,如果利用传统批发渠道,产品卖不出东北三省,而利用短视频平台,产品最远卖到了四川。“售价提高完全能抵消甚至超过增加的物流成本,利润有保障。”

  在海伦市共合镇,当地一家菇娘种植合作社从去年开始,通过与营销公司合作进行线上直播销售,去年线上销量达30万斤,约占总销量四分之一,今年一开播,日接单量就在千单以上。

  “这样卖每斤能卖到5元以上,而线下却只能卖3.5元。”合作社经理姜有说,直播销售不仅打开一条新的销售渠道,还能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更直观,这是传统售卖难以达到的。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010/t20201009_808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