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意

TOP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0-10-12 来源: 作者:

  初秋时节,天清气朗。走过大槐树造型的村庄大门,只见眼前屋舍俨然、道路通畅,绿树成荫、花开农家,静谧祥和的农家院里不时有孩子们的欢笑声传来,在大街小巷走一走,美丽和谐的乡村新风貌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平邑县温水镇永西村。

  然而仅仅在几年之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整个村子只有一条道,晴天是土、雨天是泥。村民收入少得可怜,能出去的都走了,是出了名的落后村。”永西村村委会主任孙德宝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永西村有棵450年树龄的大槐树。2012年,永西村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以老槐树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创建了“槐魂精神党支部”,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完善村庄组织架构,带动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激发了群众改变村庄面貌的热情和干劲。

  挖掘槐树独特人文传承和历史含义,先后建设了百槐园、古槐文化馆、乡村记忆民俗馆、烙画葫芦展室,建设了一处镇街级乡村振兴主题实践馆,形成了浓厚的“槐文化”氛围。

  从强化基础设施入手,拆除废旧宅基地210位,打通背街小巷67条,实现了硬化“户户通”全覆盖,安装路灯180盏,并在每条街巷栽种不同品种的槐树2650余株,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变样。制定了村规民约,“三方共治”村庄卫生,定期开展“美丽庭院”“四德榜”“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设立孝善养老基金,不断改善村俗村风,提高群众素养。

  村庄美了,村风美了,在“槐魂精神”里,还有一种美至关重要,那就是生活美,如何让村民生活美?温水镇党委、政府和永西村“两委”以及广大永西人下大决心,夯实产业发展,坚决拔掉多年来的穷根,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振兴在永西村大地蔓延开来。

  2017年,永西村流转土地400亩,以“调整种植结构、促进集体增收、带动村民致富”为目标,引进猕猴桃种植项目,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猕猴桃示范带头基地400亩。“流转了村民的土地,每亩地每年给予1000元的分红收益,优先吸纳本村村民到基地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脱贫。”永西村乡贤理事会理事长乔元富告诉记者。

  八月的农村大地,一片丰收景象。4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里,挂满枝头的猕猴桃也到了采摘的好时候。正在基地里忙着剪枝的永西村村民宋奎长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没想到我一把年纪了,竟然还能在家门口挣钱。”70岁的宋奎长说,以前单纯靠种粮食为生,想挣点钱只能东奔西走当建筑工。如今老宋的1.1亩土地被流转过去,每年有1100元的分红收益,在基地打工每月有还2000元的工资收入。“我们村里跟我一样有分红又拿工资的有好几百人呢。如今这般好光景,我以前压根没想过。”

  “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村里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已脱贫。我们的任务是带领广大村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孙德宝说,关于这一目标,他们心中已有“蓝图”,猕猴桃试种成功,将继续流转千亩土地,涵盖周边十几个村庄,致力打造鲁南地区最大的优质水果基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

  产业发展是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有高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永西村在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引入平邑县运兴生态农场,新建标准化鸡舍12栋,实现了村内20多人固定就业、200人次临时就业,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最近,孙德宝经常接到在外打工村民的电话,有意回村发展。孙德宝说:“如今村里环境美、产业旺,百姓有奔头、有劲头,很多外出务工村民都萌生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永西村是温水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南林村、小河村、方兴村等多个村根据自身特色树立一种“魂”,通盘考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探索村庄发展新路径,让脱贫攻坚结出硕果。温水镇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建设宜居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精神富足,谱写温水乡村振兴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ncjg/nmfd/202009/t20200904_338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