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牡丹区高庄镇通过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和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强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权属,不断推进土地规范流转,着力焕发土地新动能。截至目前,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5万余亩,有效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村资源的盘活,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明晰产权,扎实推进改革 一是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健全管理制度,切实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清查结果向全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并经成员或成员代表大会确认,同时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和处置等各项制度,实行台账管理。二是科学确定成员身份。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由群众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标准、程序、办法,做好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解决成员边界不清问题。三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建立村集体产业合作社,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和地位,发挥其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作用。高庄镇孙楼村采用“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合作社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销售的模式,种植油用牡丹,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二、吸纳优秀人才,盘活现有资源 一是大力支持本土人才创业。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本土人才,通过积极帮助协调土地流转、厂房建设、资金贷款等形式,帮助人才和项目尽快上马。圈头村的李建伟,作为一个90后,在高庄镇电商办、人社所等部门的扶持下,开展农村淘宝,仅仅在双十一当天,营业额就达到80万元。二是大力开展“归雁计划”。 立足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优势,高庄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在外人才信息征集工作。2017年春节以来,高庄镇已召开各种形式的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座谈会议42次,引进返乡创业人才20余名。东头村的张孝礼就是一个归雁代表,2014年在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号召下,他毅然将宁波慈溪的百亩葡萄园转让,返乡回到高庄镇东头村,建设了大张果蔬农场。短短三年时间,东头村的葡萄种植就由20亩,发展到3000亩。张孝礼的大张农场,在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着力引进外来人才。先后引进了中植构树、泽源卉玫瑰、晶辉农牧循环等8家农业项目。企业不仅带来资金,更将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带到高庄镇,在增加高庄镇财政收入,带动部分群众就业,促进高庄镇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有效带动了高庄镇人才回流,营造人才创业的氛围。 三、提升服务品质,营造良好营商氛围 为配合现有资源的挖掘,高庄镇着力提升服务意识,为资源的盘活,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精细化的服务。一是成立产业发展办公室,专职负责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相关信息的搜集反馈、综合协调工作,“一站式”办结人才创业在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协调审批等业务。二是组织经贸委、工商所、便民服务大厅等部门,搭建创业载体、创业融资服务、创业技能培训等“三大平台”,为全民创业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强保障,着力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三是全面落实省市相关奖补政策,尤其是人社部门对创业人士的扶持政策,整合团委、工会、妇联等各类资源,创新设计青年创业贷款等产品,有效破解返乡创业人员资金瓶颈。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政务环境,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很多返乡人员都是初次创业,缺乏一定的经验,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一直都“单打独斗”,那创业初期的活力与激情就会逐渐减退。为此高庄镇市探索出了一对一个性化联系制度,不仅指派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副科级干部作为联系人,对创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同时,还通过聘请了高级企业管理人员、乡土专家到镇授课,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企业经营、个人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之路保驾护航。五是强化基础建设。建立与城市相媲美的科技、文化、交流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和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以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如何利用好土地,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高庄镇紧紧产权制度改革机遇,通过宅基地、承包地确权,发挥村级集体组织作用,以权证盘活土地资源,引进社会资本,优秀人才激活农村活力,走出了一条切实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沉睡的土地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释放政策红利。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zx/dfdt/202010/t20201010_34105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