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近年来,乐陵市围绕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坚持从长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在全市所有村庄全面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村级印鉴共管制度、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率先开发启用农经“三资”管理系统、银农直联非现金结算平台、智慧村务平台,在队伍建设、权力监督、日常管理、督查审计、推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一、抓力量凝聚到位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纪委监委、财政、审计、考评、农经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农村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乐陵市高度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市级成立独立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乐陵市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编制27人。乡镇(街道)成立财政农经管理中心,按照乡、街道不少于5人、中等镇不少于7人、大镇不少于9人的标准,建立专职经管队伍,全市专职经管干部达到156人,工作经费纳入市乡财政预算,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班共18期,参训人员达3000人次,确保了有阵地服务、有队伍办事、有能力履职。
三是强化建章立制。制定出台了《乐陵市农村规范化管理办法100条》、《乐陵市农村“三资”管理十项制度》、《乐陵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乐陵市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办法》等20多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抓权力监督到位
一是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制定 3 大类 24 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实行民事“民管、民议、民决、民督”,对资产处置、资源发包、采购、工程建设事项严格按照小微权力清单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根据不同额度报社区、乡镇财政农经管理中心、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批后办理。
二是推行印鉴共管制度。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印鉴实行集中保管、乡村共管,严格履行“户申请、村级审核、乡镇审批、中心登记备案”程序。同时,探索推广电子印章和通过智慧村务APP线上用章流程,实现了便民服务和用章留痕。
三是推行阳光村务制度。将每月15日定为村务公开日,村级重大事项、“三资”管理等情况通过智慧村务手机APP查询、村务公开栏张贴、主题党日会议公开、“灯塔— 党建在线”平台公开等4种方式,实现实时监督,保证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抓资产监管到位
一是清产核资摸家底。充分运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成果,招标专业测绘公司对集体资源统一测绘,核实登记除家庭承包地、宅基地之外的集体土地、沟渠路等资源41万亩,其中:机动地、开荒地、复耕地面积19.22万亩,沟、湾、坑塘等水面面积10.81万亩。清查登记集体资产7.4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02亿元,盘盈固定资产832万元,核增债权8万元,核销债务48万元。
二是专项清理促规范。为解决村集体“三资”私自占用、闲置浪费、低价承包、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拖欠等问题,全面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自2018年以来,乐陵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专项治理行动,目前,启动专项治理行动的村庄188个,规范完善“三资”合同1715份,追缴各类欠款569.94万元,通过规范增效和公开招标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977.6万元。
三是阳光交易保增值。建立了市、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与山东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搭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与土流集团合作建立健全市乡农村产权交易推广运营机制,将所有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流转和工程招投标全部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进行,创新线上竞价、竞争性协商及工程建设主体名录库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等,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阳光交易,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如首次网上竞拍孔镇镇赵桥村发包11块共78亩集体土地,平均溢价率为78.68%,最高地块溢价率高达170%,三年承包期集体收入14.83万元,比预期收入增加6.5万元。乐陵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自成立运行以来,已累计发布供求信息10566条,开展招投标771例,挂牌交易306例,涉及土地2.65万亩,为集体增收311万元、节约开支731万元。
四、抓财务管理到位
一是全面开展会计委托代理。村级设报账员,村级账目由各乡镇(街道)财政农经管理中心代管,专业会计网上代理记账,每月由村报账员办理报账结算,其他村干部不能报账动钱。
二是全面强化报销支出管理。村级所有收入在收款之日起2日内缴存记账。开支报销实行“三级六人”会签,由经办人、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财政农经管理中心主任、乡镇长签字后入账。
三是全面实行零现金交易结算。开发了“银农直联线上结算系统”和“微农智收”微信收款程序,支出通过“银农直联”直接支付到报销人或结算方账户,发包、租赁、代收代交费用等收入和往来款通过微信程序或二维码直接进入村级账户,实现了收支零现金结算和资金全封闭运行,并在直接支付、收款的同时完成记账,资金流水可长期留痕查询。自2019年8月份系统平台启用已来,已办理村级结算业务30543笔。
五、抓督查审计到位
一是督查通报机制。每月对农村“三资”管理相关制度落实情况通过查阅村级账目、查看公开平台、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并计入考核成绩。
二是市乡联审机制。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责任审计常态化,实行三年一轮审,建立了市级直审、乡镇互审、市乡联审和委托第三方审计等联审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五必查、三比对、两必审”等审计工作方法。目前,市乡两级成立审计机构18个,72人取得农村审计证,专职审计人员40多名,每年抽取全市不少于33%的村开展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以干代训19期,培训基层审计员80名。2018年以来,已开展村级经责审计959例,通过审计发现并督促整改“三资”管理有关问题306例。
三是协调联动机制。对督查、审计成果实行信息共享、处置联动,每月督查情况通报、审计报告抄送纪委监委,并且纪委监委可通过农村“三资”管理系统、银农直联系统查阅调取资金往来记录、票据、凭证等信息。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安排业务人员参与对各乡镇(街道)、村农村“三资”有关工作的巡察、审计和案件查办。2018年以来,移交纪委监委部门审计发现问题线索12例,协助纪委监委开展信访审计8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zx/dfdt/202010/t20201010_341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