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TOP

中国商飞首批ARJ21—700交付飞机下线
2013-12-31 来源: 作者:
脑屏幕,改了又改,最后他想明白了:利弊永远权衡不清楚,再怎么权衡,也阻止不了自己回来圆梦的心。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时仅有3800人,按照项目研制和公司发展需要,3年内的项目管理、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等主要方面的人才缺口高达几千人。经过5年的努力,公司员工数量增加了约8000人。在全国选调、择优培养的基础上,还引进了急需的海外人才。如今在国产民机项目的各个关键环节,海外领军人才带领国内的年轻团队,队伍迅速成长,攻克一个又一个研制的技术难关。

  就像波音、空客集聚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航空人才造飞机一样,中国民机项目也在培育自己的全球化队伍。目前,长期加盟到中国商飞的全球高层次人才有100多位,来自美国、法国、乌克兰等拥有民用航空制造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肤色不同,很多人说不了汉语,但他们都承担了重要岗位,与中方管理层、同事之间互相充分信任。2012年,C919项目团队中的美国专家谢里还获得中国政府授予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最高荣誉“友谊奖”,他表示,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因为这件事充满挑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战略:向全球化经营模式转型

  5年来,在承担国家战略项目的过程中,上海依托 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大客机项目,民机产业的布局已经逐渐成型。

  这一次,C919大客机铁鸟试验平台在位于张江高科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投运。作为民机项目的“头脑中心”,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新家去年刚刚投入使用,2000多名研发人员一边适应新环境,一边马不停蹄地开打研发攻关的新战役。按计划,2016年设计研究院的人数将达到3000人以上,届时将成为一个具有研究、设计和试验能力的国际一流民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

  同时,ARJ21交付飞机下线的总装车间,位于宝山的上海飞机制造公司。这里将和建设中的浦东祝桥基地一起,成为上海民用飞机的 “制造中心”。而在闵行的紫竹园区,略显神秘的中国商飞的客服中心早已建成投运。

  如今,中国商飞的总部还位于陆家嘴的高楼,2015年,随着世博园区总部项目竣工交付,民机项目将拥有功能更先进、建筑更绿色低碳的全新总部基地。“一个总部、三大中心”的产业布局,涵盖研发、制造、服务三大环节,引领上海制造业向世界的高端转型。

  启动大飞机项目之后,上海将民用航空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方向之一。它对城市的产业转型,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意义早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研究表明,如果将民用船舶业对产业拉动以1元钱计算,那么家电产业为45元,汽车产业为80元,而大型客机产业为800元;同时,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每项航空工业投入1万美元,10年后大约可以产生50万至80万美元的收益。一架大飞机就有300万到500万个零件,除了飞机制造业本身的技术进步外,机械行业中的机床、通用零部件、电气等子行业,将有机会赢得商机并借此提高产品档次、促进自身产业升级。

  厂房、技术、人才、经济收益……这些还只是表层的转型,在更深层面,从无到有的民机事业,正为上海探索产业发展模式上的转变。

  “开放合作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因为我们研制的是商用飞机,是要为人类服务的飞机。”金壮龙指出中国商飞不同于许多中国企业的特点。可以说,民用航空制造业,是全球化特质最明显的行业之一。世界知名的客机制造商,造飞机时普遍采取全球供应商合作的方式,卖飞机时则面向全世界航空公司销售。这种跨国经营的特征和能力,恰恰是目前众多中国企业的能力短板。

  中国商飞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举全国之力,聚全球之智”的发展模式,目前ARJ21项目有19个国际供应商,C919项目有16个国际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中有美国企业,有欧洲企业,他们希望通过参与C919和ARJ21的研制,共同实现商业成功,分享中国巨大的市场。“我们坚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中国成语叫同舟共济,形象地说就是与合作伙伴在一条船上。”面对美国《财富》杂志记者的提问,金壮龙这样回答。(本报记者 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