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TOP

现代农业激活商洛“山沟经济”
2021-12-22 来源: 作者:

  

  

  

  航拍山阳县食用菌产业园

  陕西商洛柞水县西川,是蜿蜒在秦岭山脉间的一条沟域,昔日交通闭塞,周边山村穷困。如今,这里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柞水木耳小镇所在地。陕西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全年种植着各类木耳61万袋。小木耳,俨然成为大产业。

  在商洛广袤山间林地,特色农产品丰富,却长期“藏在深闺无人识”。依托苏陕协作,南京正在商洛推广现代农业种植经验,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激活当地“山沟经济”。

  今年以来,南京先后对口帮扶商洛52个农业项目,涉及项目总投资100542万元,采购、帮助销售商洛市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4.34亿元。

  山下种菌——现代化种植供销两旺

  12月8日,走进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大棚,一批生态黑木耳正在菌棒上“探头”,眼前的金木耳也如花朵般光彩夺目,玉木耳则似洁白的玉坠挂满枝头。附近村民三两一排,在菌垛间来回穿梭忙着采摘。

  一旁的精深加工区,一朵朵木耳通过传送带在日产3万袋成品、国内最先进的一体包装机上进行着分拣,完成智能称重、包装、封口、打码等智能化操作。

  “这几年,我们已发展出集木耳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文化体验、多元销售于一体的木耳全产业链。”秦峰农业董事长吴小军介绍,企业现在建有木耳钢架大棚17栋2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车间达1200平方米。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吴小军说,在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挂职干部的支持下,秦峰先后在南京市区和高淳区建成8家协作实体店。每个月,还会有4000多盒新鲜木耳发往南京,上架盒马鲜生各超市。

  在山阳县高坝店镇,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苏陕协作投资建设的山阳县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年产6000万袋木耳菌袋、1200万袋海鲜菇和1000吨食用菌的生产线,1万余户脱贫户“镶嵌”在食用菌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1.2万元。

  目前,南京聚焦商洛当地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精深加工、终端销售、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利用、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已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9060万元,助力实施木耳产业项目24个,拉动投资4.36亿元。

  山间采蜜——订单农业富民增收

  最近几天,脱贫农户郑成位陆续收到了8万多元的货款。在栖霞区对口协作商洛市商州区共建的脱贫产业示范园,园内企业商洛福之兴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收购了郑成位今年采收的2400多斤蜂蜜,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之前一直在西安打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2018年开始,选择回到村里专心养蜜蜂,但销路一直不畅,价格也上不去。现在靠着销售公司的订单,收入增加了不少。”郑成位高兴地说。

  在郑成位家所在的三岔河镇,此前蜂农都是家庭养殖,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蜂农辛苦一年收入依然有限。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介绍,栖霞区对口帮扶商州区,从南京招引来福之兴后,蜂农们有了强大“后援团”,全镇现在已有35户养蜂大户加入养殖基地,不再为订单发愁,秦岭深处的“百花蜜”渐渐“飞”出大山。

  “依托苏陕协作,我们给蜂农提供定制蜂箱,定期上门提供指导。”商洛福之兴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坤拿起寄养箱展示品告诉记者,当地此前的蜂箱都是单次采蜜,而现在的蜂箱通过离心式取蜜法做到了多次提取,一年可以采蜜7—8次,产量提高70倍,订单量也跟着提升一大截。

  除了蜂蜜生产销售,福之兴还在商洛建起农副产品收储网络中心,与农户建立稳定订单,对接华润、永辉等大型超市销售农副产品,实现当地群众稳定增收。

  山顶种树——科技帮扶结“硕果”

  沿着山路走上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石家山,随着海拔升高,云雾缭绕间,一片片茶园逐渐映入眼帘。

  “柞水本不生产茶,历史上虽有过短暂种植尝试,但没有成功。2019年,高淳区帮扶柞水在山上开展‘南茶北移’尝试,让一片荒山变茶山。”柞水县杏坪镇党委书记阮鹏感动地说,适宜的土地找到后,支援资金随即到位,茶苗运来了,技术专家也请来了。

  今年是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赵福荣在茶园工作的第四年,看着眼前层峦叠嶂的茶园梯田,他感慨万千。“一到柞水,团队重点突破茶苗过冬难、管护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引入龙井43号、金萱等5个耐寒耐旱优质茶叶品种。”赵福荣介绍,技术团队把茶种由直播改成移栽,种植季节也换到了春天。在茶山上,高淳支农队还使用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解决灌溉难题,并套种经济花卉夏季遮阴,散养鸡、鸭、鹅给茶园供肥。

  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赵福荣和团队已在当地培养出一支本地队伍,30多名当地村民成长为技术骨干,向更多种植户传授种植经验。?

  如今,茶园已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015万元,种植茶苗2090亩。今年3月底,第一批小范围试验出产的茶叶均价达到每斤1000多元,当地合作社第一笔就赚了8万元。

  去年,南京、商洛两地科技部门还精心组织,推广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引种。在丹凤县棣花镇许家源核桃主题公园,160亩薄壳山核桃长势良好。

  “有了南京农业专家的指导,项目进展一直很顺利。”农业园总经理王晓勇说,特别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3岁高龄的李永荣老师带来了他奋斗20余年的栽培管护技术以及种苗,田间管理每个环节他都进行指导。

  目前,商洛已经形成了《薄壳山核桃建园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培训技术人员达90余人,薄壳山核桃产业正在商洛进一步“生根发芽”。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112/t20211222_32381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