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一下各位领导。第一个问题是云南省重点产业如何借助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第二个问题是一段时间以来,夜间经济这个概念比较火,请问,云南就挖掘夜间经济新动能,提升夜间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拉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陆晓龙: 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非常感谢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期间对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关注,要求云南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最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全省“八大重点产业”之一,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9年,全省“绿色食品牌”8个重点产业的综合产值达到5780亿元,这8个重点产业分别是茶叶、花卉、水果、蔬菜、中药材、咖啡、坚果、肉牛,综合产值较上年增长了20.8%,其中,农业产值达到了252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2%。 尽管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取得了一些进展,农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一些提升甚至是飞跃,但产品供给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滞后成为我省打造“绿色食品牌”的瓶颈和制约。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程度比较低,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也比较低,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开发较少,综合效益仍然偏低,通过发展深加工、挖掘潜力,将农业的8个重点产业的加工产值比提升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些差距,我们推动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就是想把我省农业综合产值有一个较好的提升,为实现万亿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在《17条措施》里,省委、省政府明确在全省择优布局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其目的就是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这个发展思路,紧紧扭住加工环节这个“牛鼻子”,打造一批集加工、物流、交易功能为一体的“新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一流的“新主体”,加快将“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中国领先的“大产业”。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全力配合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参与并会同相关部门将产业园建设成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当然还是要和地方党委、政府深入结合建设优势,包括当前推动建设的产业集群、“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十大名品”培育等相关工作结合在一起,切实为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和你所要了解的情况可能不那么切合,这里要请王晓华副厅长来进行一下解答。谢谢! 消费日报记者: 请问,云南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谢谢! 陆晓龙: 感谢你的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其实也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的一个有效载体,政策刚刚出台,我省的农业农村部门也将坚持“两型三化”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突出特色优势,强化助农增收,增强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坚持要素集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集聚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的生产要素,推进特色、优势、支柱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平台功能,引导产业从分散布局向集聚、集群发展转变,高质量打造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园。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园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园发展,推广应用国际上领先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破解精深加工的“卡脖子”技术,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不断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延伸产品链、拓展价值链、拓宽增值空间。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引导产业园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实现增效增绿增收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副产物循环高值梯次利用,推进“生产-加工-产品-资源”循环发展。加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资源多次增值、节能减排。 四是坚持三产融合。农产品加工业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加工产业园将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集基地建设、加工转化、技术研发、现代物流、营销平台为一体,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我们也希望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成为云南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平台。谢谢!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zwgk/content/index?id=7054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