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规

TOP

《南通市“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解读
2021-12-22 来源: 作者: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通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奋力开拓“强富美高”实践新境界的重要标志。2020年6月份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正式启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11月1日经十五届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南通市“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1月29日市政府办已正式印发实施。现针对《规划》,做如下政策解读。

  一、《规划》编制的总体把握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则进一步要求,江苏要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衔接《南通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来总体把握《南通市“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编制。

  二〇三五年南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是: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长三角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十四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期,《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展望2035年,高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此,十四五期间,南通规划提出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到2025年,南通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态势;基本形成生态美丽、宜居宜业、江海特色凸显的田园乡村新风貌;基本形成文明淳朴、治理有序、职业素养高的现代农民新群体;基本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南通率先开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从农业高质高效形成特色、乡村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农民富裕富足具有素养、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展望 2035 年,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基本同步,南通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有效提升,高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本规划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总要求,对南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工程,强化政策保障,确保“十四五”期间南通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引领南通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规划》除前言外,共分为7章,11个专栏,1个表格(指标表),29000字。从内容上来看,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章,主要谈规划背景、总体要求。

  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南通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探索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南通实践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第三章,围绕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来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菜篮子”品种丰富的基础上,形成农产品供给区域特色。通过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特别是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提档升级各类示范基地,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的产能基础;通过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积极开展农业对外合作、助力农产品网络营销,不断提升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深入实施农业绿色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新型合作农场、加强产业联盟建设,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第三部分:第四章,围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来推进农村现代化。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江海特色。通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化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进一步推进江海特色美丽田园乡村;通过加强乡村水环境治理、夯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打造水韵乡村特色文化标识,不断构建南通水韵乡村生态特色;通过提升农村居住品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通过畅通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提升农村信息能源基础设施、夯实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提升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加强农业农村执法工作、增强农村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效能,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第四部分:第五章,围绕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来推进农民现代化。

  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就业能力,通过推动农民高质量就业、完善农村创业致富平台,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通过提升农民的法治素养、加强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我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村民的依法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通过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民职业技能培育、实施职业农民政策扶持,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帮扶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五部分:第六章,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来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发展投入保障、确保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不断加强乡村发展要素支撑;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六部分:第七章,规划实施。

  主要通过强化党的领导、打造过硬队伍、凝聚发展合力、加强典型示范、严格监测考核,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规划的指标体系

  《规划》共设置25项主要指标,其中:10个核心指标、8个导向性指标、7个常规监测指标。

  10个核心指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肉类总产重、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高标准农田面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省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8个导向性指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合格率、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定最低标准年增幅、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县乡公交直通建设水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7个常规监测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占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主要指标要求上:到2025年,农业现代化方面要满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8亿公斤以上、肉类总产大于35万吨、高标准农田面积大于500万亩、省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大于1000个等核心指标要求;农村现代化方面要达到村集体经济收入大于75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大于80%等指标要求;农民现代化方面按照十年收入倍增要求要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36200元;城乡一体化方面要达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程度大于95%等指标要求。

  

  点击: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tong.gov.cn/ntsnwx/zcjd/content/585197b9-f404-443a-93e5-0b63983fd7b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