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关注

TOP

再回大山
2020-07-28 来源: 作者:

  满目金黄,遍野生香。五十二载重回大山林场,眼前的麦田平展,新修的水泥生产路笔直伸展到田头,新栽的防风树木若列队受阅的士兵,新修的灌溉井阀口整齐划一,星罗棋布。桥涵配套,沟渠通畅,一幅旱能灌,涝可排的高标准农田景象涌来,令我感慨万千……

  大山林场是近灵璧县大山,其地一马平川,而非山岭,上世纪60年代初为营造薪炭林而名。1968年春原林业部、商业部这里召开全国薪炭林工作会议,不毛之地成了刺槐、紫穗槐的天堂,因为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这里又成了土地增效的典型。1978年为支援“两淮煤炭建设”,大山林场归隶淮北市成了名副其实的“飞地”。世事变迁几十载,资源优化配置,薪炭林功能退化,这里“退林还耕”,荣华渐去。2008年改制隶属淮北市永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大山农场。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灵璧县委县政府严格“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总要求,积极拓展“良田绿野”计划,加大高标准农田推广力度,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县农业农村局为了不让大地留“斑秃”,在制定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时主动把大山农场列入属地管理。投入660余万元,对4000亩可耕地的水渠、生产路、桥涵、机井和排灌设施进行了治理及提质改造。“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扎实推动,均衡发展”,退休的原职工小学教师姜昌峰感慨地说。姜昌峰是1979年入场,当徒工那会儿在树行里刨过几年茅草根。他经历了“林灌间作”“ 退林还耕”“粗放种植”“精耕细作”,目睹了企业的辉煌,自己也曾有过彷徨。如今他说:“国家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我们又受到了节水高效、稳产高产这样的重点帮扶,能不管护好设备,发挥好效益对得起谁?”他的语言很质朴,可这便是受益农民的心声。

  ?回想旧时这方土地上的翠绿,感慨如今这块良田里的金黄,生机勃勃见证了几代农林人的努力,丰收在望是那新型农业人续写的辉煌。再回大山,无处找寻父辈的履迹,可我仿佛嗅到他们洒在原野里的汗香。再来大山,高标准农田里勾勒出的壮美,我看到了奉献者锲而不舍的接力,感受到了土地增效后的农民欣喜。欲用“垓下明珠”来赞美,忽觉不贴切,因为高标准农田治理已是遍野珠玑。若是“基地” 恐在国家粮食安全宏伟战略下显得渺小……凝眉索句,浮想联翩,大山农场的前身透着龙马精神,今生体现着龙江风格,折射精准帮扶,共同发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大山高标准农田建设描绘着粮食安全生产美不胜收的愿景,是脱贫奔康的必由之路,我最后把她定格在“高标准农田的坐标”上。(张少秋)              

   责任编辑:何雪峰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ntjs/ntzx/5360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