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一过,高密市大牟家镇李党村村民叶成军就没闲下来。作为职业农民,他要管理好700余亩冬小麦。叶成军身份的改变,源自该村新的土地托管模式。 前些年,眼瞅着耕地里“刨”不出“金疙瘩”,李党村不少农民将耕地低价流转或闲置了起来。“去年,户与户之间的土地流转费不到300元一亩。”叶成军说。 5年前,在高密市供销社的主导下,高密市孚高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大牟家镇建设了为农服务中心。“我们当时流转了4个村的耕地,搞起了土地托管服务。”孚高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仪亮说,从土地托管的效果看,并未将耕地的效益充分挖掘出来。一方面,由于流转土地并未大面积成方连片,孚高公司巨资订购的播种机等大型机械装备无法发挥最大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农资企业的短板恰恰是农事管理,导致流转的耕地收成未达到理想状态。同样,就托管模式而言,此前为土地流转或产中托管服务,无法做到产业链有机整合。 “去年,我们加强与村‘两委’(生产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补齐农民组织发动、土地整合、信贷支持等方面的短板,共同推进全新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仪亮说,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孚高公司的农资供应、农艺植保、农机作业、粮食烘干、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服务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定向带动优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优势,村“两委”(生产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并聘请职业农民从事管理,共同推进土地托管服务。 去年夏天,李党村“村两委”主导成立了生产合作社,与160户农户签订了近1700亩耕地的土地托管协议。“合作社再与孚高公司签订托管服务协议,共同实施耕、种、管、收、售等服务项目。包括叶成军在内的3名职业农民受聘对托管的土地进行管理。”李党村党支部书记刘占明介绍,在土地托管服务工作中,村集体负责组织发动农户、整合土地,每年每亩土地村集体可得到40元的组织服务费,还可以得到30%净利润分红。 据刘占明介绍,包括叶成军在内管理规模达到400—600亩的职业农民,每月可获得100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还可得到30%的净利润分红,若管理的地块超出当地平均产量,可得到超额部分30%—50%的分成;带地入社农民除每亩得到400元的固定回报外,还可得到30%的净利润分红。 去年秋天,孚高公司接到了平度一家制粉有限公司共5000亩强筋小麦的订单,其中李党村1700亩冬小麦就全部被尝试种植了济麦44品种,从而实现了订单式种植、标准化生产。他们充分借助土地托管形成的优势,与当地省级龙头企业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企业,探索推进专用小麦订单生产和深加工,从而打造从粮食生产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盘旋爬升、空中悬停、匀速前行……3月6日上午,在李党村1700亩冬小麦田上,一场植保无人机小麦飞防作业正在进行。“还是无人机效率高,瞧瞧,无人机携带的一桶叶面肥就能为20亩地施肥,省时省力,还更加标准化。”叶成军站在地头指着绿油油的小麦说,今年雨水充足,小麦墒情好,将是一个丰产年。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ncjg/tdgl/202003/t20200311_3046388.html
|